为进一步推动教学创新,打造高效课堂,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决定对日常教学督导中发现的风格突出、理念先进、效果优秀的教师或教学活动进行公开表扬。希望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用心设计教学过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共同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本期表扬名单 王丽芳,文学院教师,教育硕士,讲师 燕秀丽,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文学硕士,讲师 陈刚,计算机学院教师,讲师,工程师 韩美芳,计算机学院教师,副教授 武翠丽,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专业硕士 |
王丽芳,女,文学院教师,教育硕士,讲师。主要承担《大学语文》《沟通与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教材多部,参与教科研课题多项;获寿光市“语文学科教学能手”、潍坊科技学院“优秀教师”“巾帼明星”等称号。
2025年4月16日第三节,王丽芳老师在E09-506教室为智能制造学院2024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1班的学生讲授《大学语文》课程,这节课的主题是:《蒹葭》。
督导团成员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了听课,过后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对王老师的授课进行了细致评析,一致认为王老师课堂驾驭能力较高,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具体而言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
王老师授课时精神饱满,仪态大方,语言清晰流畅,讲述生动有力,声调抑扬顿挫。教学环节齐全,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板书设计比较有创意,字体规范工整。
二、教学主题明确构思新颖
王老师围绕“寻美”这一主线,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主题清晰,拓展深邃,将《蒹葭》这一经典诗篇演绎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做到了分析透彻到位、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从诗歌的意象解读,到意境营造,再到情感表达,剖析细致入微。
三、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
王老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诵读方式穿插融合,PPT设计图文并茂,抓住学生兴趣点,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讨论,在轻松活跃的互动交流中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四、“两性一度”得到较好体现
王老师注重“两性一度”的落实,拓展引申了“伊人”的多重含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伊人”的象征意义,不仅让学生领悟到了“伊人”的表面含义,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所蕴含的人生理想、精神追求、社会价值等深层内涵。
五、课程思政融入自然润物无声
王老师重视课程思政,以《蒹葭》为载体,巧妙地引导学生珍惜宝贵时间、树立正确爱情观、追寻自己的理想,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完美统一,达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的较好统一。
------潍坊科技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周衍庆、付晓玫
燕秀丽,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文学硕士,讲师,主要讲授《儿童文学》《幼儿教育政策法规》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与传统文化。
2025年5月9日上午第一节,燕秀丽老师在E05-307教室为2024级学前教育专业6班的学生讲授《儿童文学》课程,本节课的主题是“幼儿图画书的艺术性与教育性”。
督导团成员对燕秀丽老师的授课进行了细致地评析,一致认为燕老师展示了较高的基本功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能够较好地驾驭课堂,通过专业知识讲授、学生实践活动、思政元素渗透及多元教学方法,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燕老师的授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驾驭课堂的能力方面,做到了轻松活泼善始善终。燕老师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非常丰富,语音语调抑扬顿挫。通过为学生的精彩发言集体鼓掌、及时肯定表扬等充分调到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自始至终紧跟老师步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听课状态好,讨论热烈,发言积极,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较好地完成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
二、专业知识的讲授方面,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燕老师通过解析《好饿的毛毛虫》,引导学生关注图画书的“图文合奏”特点。现场拆解画面布局、色彩象征、翻页节奏等细节,结合“重复叙事”理论,分析其如何契合幼儿认知规律。对比中外经典作品《猜猜我有多爱你》与《小马过河》,讲解文化差异对图画书主题表达的影响,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以《好饿的毛毛虫》和《大卫,不可以》两本图画书为例,展示图画书的开本形式,延伸“设计一本图画书”的内容,形成“师生共创”模式。
三、教学理念的贯彻方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燕老师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学生分组完成“为3-6岁儿童设计一本图画书”项目,需包含故事脚本、分镜草图和友爱、环保等思政元素。设计了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任务,学生化身“幼儿园教师”,模拟课堂场景,演示如何利用《猜猜我有多爱你》引导儿童表达情感,其他学生作为“观察员”,从教育目标、互动方法等方面进行点评。
四、思政元素的融入方面,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燕老师结合《花婆婆》中“让世界更美好”的主题,组织讨论“图画书创作者的社会责任”,鼓励学生关注弱势群体、重视环境保护等议题。通过《獾的礼物》探讨死亡教育,联系“疫情中的生命关怀”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温暖的方式向儿童传递生命价值观。通过小组创作《小蚂蚁搬家》,借助蚂蚁团队协作克服困难的故事传递“合作精神”。
五、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做到了多种多样效果显著。燕老师充分利用翻转课堂,课前要求学生观看慕课《图画书里的中国》,完成在线测试;利用“对分易”教学平台完成课堂提问;授课时聚焦难点,分析图画书的主题。注意了跨学科融合,利用心理学知识,结合《菲菲生气了》分析心理学在幼儿情绪认知教育中的应用。
------潍坊科技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周衍庆、付晓玫
陈刚,计算机学院教师,讲师,工程师,主讲课程《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课程。
2025年5月9日上午第三节,陈刚老师在E18-110教室为2022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班学生讲授《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主题是:串口通信-轮询方式的串口通信。
督导团成员对陈老师的授课进行了仔细评析,认为《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作为电子信息专业的高阶选修课程,陈老师的授课过程丝丝入扣,采用任务化教学模式,贴合实际案例开展讲课,既保障了课程核心知识传递的准确性,又降低了学生的掌控难度,通过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强化了本门课程的应用属性。陈老师专业功底较为扎实、教学方法多样、课程思政融入比较自然,授课过程较好地体现了“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反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的来说,陈老师在课堂设计、教学方法、资源利用、课程思政等方面上亮点明显,效果良好。
一、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各类课程专业知识信手拈来,语音、语调自然清晰,声音洪亮,课堂气氛活跃。
二、教师教学环节齐全,课程回顾、课前预习、思政引入、实验演示,任务难度逐层推进,考核学生掌握情况方式多样。
三、教学资源丰富多样,灵活运用的时序图、架构图、数据流向表等图表,将串口通信数据传输流程抽象概念具体化,运用开发工具和串口助手完成实验演示,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课堂上,通过翻转课堂,调试结果分析等互动环节,学生以小组形式深度参与到工程开发全流程的交流与探索中,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衔接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教学进展顺畅。
四、在教学过程中,以2025年4月30日发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箭十星”成功构建低轨道全球通信网络为主线,巧妙串联起串口通信核心知识。一方面,系统讲授串口通信的专业内容,夯实学生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将航天事业背后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的奋斗故事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剖析低轨通信网络与串口通信在数据传输链路中的衔接应用,既展现了通信技术的前沿发展,又凸显知识体系的高阶性;既让学生领略到国家航天实力的突破,又激发其科技报国的使命感,真正实现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潍坊科技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张金宝
韩美芳,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主要讲授《数据库原理》、《动态网站建设与维护》等课程。《数据库原理》被评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曾获校级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获寿光市优质课一等奖;获校级优秀导师、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并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大数据平台搭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在内的多项省级教改课题研究,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期刊杂志发表。参与潍坊科技学院课程类思政建设1项。
2025年5月9日上午第四节课E18-307教室,计算机学院韩美芳老师讲授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授课主题为:存储过程的创建及应用。督导团进行了听评课活动,督导团认为韩老师的授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教态自然大方,普通话标准、声音清晰宏亮,语速适中,板书设计合理美观,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展教学,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备课充分,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通过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案例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识讲授结合工程案例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层层递进,内容衔接紧密,讲解细致,逻辑性强。教学环节齐全,确保了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授课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提问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
三、讲练结合,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在讲授“存储过程的参数设置”和“多分支流程控制语句融入存储过程”教学重难点时,老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学边做,有学有练,师生互动紧密,学生学习主动、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PPT课件制作简洁美观,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及时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五、思政与专业有效融合。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数据安全、团队合作、工匠精神潜移默化融入计算机专业课的讲授中,通过课程思政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潍坊科技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张旺春、张金宝
武翠丽,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专业硕士,承担《动画概论》《二维动画制作》《动画视听语言》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多次获得专业大赛奖项,2024年荣获潍坊科技学院“优秀导师”称号。
2025年5月14日第二节,武翠丽老师在E06-313教室为艺术学院2024级动画专业2班同学讲授《动画概论》课程,这节课的主题是“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探索”。
督导团成员与武老师进行了认真交流,并做了细致评析,认为这节课课堂准备比较充分,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教学环节比较齐全,教学方法比较灵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武老师的授课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授课内容逻辑关系非常清晰。对于“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探索”,按照“为什么走、怎么走、走得怎么样”的顺序展开,将这一阶段中国动画之路用问题串联,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易于理解。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互动式教学设计让课堂充满了活力,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运用“问题导入—小组探究—反思总结”的链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角色设计、动作、声音、剧本等多维度鉴赏经典动画片,实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三、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渗透比较自然。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将老一辈动画艺术奋斗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特色等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进去,达到了良好的思政育人效果。
四、教学方法丰富多彩运用得当。选择播放的视频主题鲜明,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根据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鼓励学生分享对《大闹天宫》影片的理解和见解,运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潍坊科技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周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