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教学创新,打造高效课堂,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决定对日常教学督导中发现的风格突出、理念先进、效果优秀的教师或教学活动进行公开表扬。希望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用心设计教学过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共同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本期表扬名单 刘蕙如,教育学院教师,研究生,助教 郭海明,教育学院教师,音乐演奏学博士,讲师 李晗林,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会计硕士,助教 柴福云,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研究生,助教 |

刘蕙如,教育学院教师,研究生,助教。主讲课程《儿歌示范唱》《音乐教学法》《乐理基础理论》等。参加线上课程项目《音乐基础理论》的制作,此课程收录在学习通和智慧树app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

2025年9月18日第三节课,刘蕙如老师为教育学院2025级学前教育专升本7班讲授《儿歌示范唱》,授课主题为《小毛驴》。
督导团进行了听课活动,督导团认为刘老师的授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拥有老教师的上课风范,上课时气势足,肢体动作丰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师生双边互动较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二、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打节奏---读音---读音打节奏---跟钢琴唱谱---哼唱---读歌词---唱词---跟音乐演唱等方式,采用分组练习、个人练习的方式检验教学成果,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环节齐全,从课程导入、知识讲解、课堂练习、总结归纳,每个环节都衔接自然、过度流畅
四、讲课逻辑清晰、主次分明,能有效地把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注入深入的学习歌曲
五、上课时始终面带微笑,吐字准确,语言组织能力强,能将较难的理论知识用简单的话语表达清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教学效果达成度高。
------潍坊科技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周衍庆、付晓玫

郭海明,教育学院教师,音乐演奏学博士,讲师,主要讲授《声乐》《音乐教学法》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表演和音乐教学法。曾多次参与省市级教改课题,其博士期间论文获韩国KCI权威期刊邀约发表。主演《魔笛》《费加罗的婚礼》等经典歌剧角色,举办5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参与中韩文化交流等15场国际演出,舞台经验丰富。

2025年9月19日上午第二节,郭海明老师在E05-330琴房为2024级音乐教育专业2班学生讲授《声乐三》课程,主题是:声乐比赛准备与策略之古诗词艺术歌曲。
督导团成员认为,郭老师展现了深厚的专业素养与科学的教学观念,贯彻教学创新与思政元素融入,以学生为中心,驱动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同频共振,通过模块化设计、思辨引导与多元互动,实现了技能训练、艺术表现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课堂效果显著。
一、深厚专业素养,创新教学观念:郭老师凭借深厚的声乐专业素养,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中展现出科学创新的教学观念。在处理古诗词艺术歌曲咬字吐字难题时,他结合自身主演歌剧的丰富经验,将声乐技巧拆解为可量化训练模块。如在教授《蝶恋花·春景》时,设计“元音归韵对比练习”,先让学生演唱片段,接着亲自对比示范如何通过“唇形圆展控制”强化字音共鸣,最后通过正反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正确与错误的演唱路径,以可视化技巧辅助学生技术修正,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学融入思政,实现价值引领:在课程中,郭老师突破单一技能训练,巧妙融入思政元素,驱动艺术性与人文性同频共振,实现价值引领。解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时,他不仅对比苏轼与温庭筠诗歌风格差异,还结合宋代词体演变与社会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玉炉香”意象背后的情感逻辑。此外,引入音乐哲学理论,与学生共同探讨“古诗词艺术歌曲如何通过音高、节奏重构文学意境”,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三、以学生为中心,提升课堂参与:郭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在示范演唱苏轼《蝶恋花·春景》时,他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与表情管理,通过眼神流转与手势起伏传递词中“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意境,迅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课堂互动环节采用“即时反馈 + 正向鼓励”机制,当学生准确演绎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戏剧张力时,及时给予正向鼓励并点评“气息支撑与情感层次处理到位”,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与自信心,使得整节课学生专注度持续高位,讨论与练习环节主动性极强。
四、模块化教学设计,达成技能训练:为满足声乐比赛需求,郭老师精心设计“压力场景模拟训练”这一模块化教学内容。在训练学生演唱《蝶恋花·春景》选段时,设置“突然打断提问”“无伴奏清唱”等突发状况,模拟比赛中的压力场景,培养学生临场应变能力。课后学生反馈,此类训练显著提升了他们在比赛中的心理稳定性。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将声乐技巧训练模块化,通过系统、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演唱技能,达成技能训练目标。
五、思辨引导多元互动,有机统一目标:郭老师通过思辨引导和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技能训练、艺术表现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课程中,他通过对比不同诗人作品风格、引入音乐哲学理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结合课堂互动、压力场景模拟等多元互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展现艺术表现力。例如在讲解古诗词艺术歌曲时,既从文学、哲学角度分析作品内涵,又通过实际演唱训练让学生体会艺术表现,使课堂效果显著,学生在多个方面都得到全面提升。
------潍坊科技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周衍庆、付晓玫

李晗林,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会计硕士,助教。主讲课程为《高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被评为潍坊科技学院教学标兵、教坛新秀、经济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先进个人,主持参与市厅级及以上研究课题5项,指导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励2项。

2025年10月9日第3节,李晗琳老师在E12-406教室为2023级财务管理2班讲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本节课的主题为:外币折算会计——特斯拉“汇率过山车”背后的逻辑。李晗琳老师践行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理念,课堂呈现出启发式、高感染力的风格,全面契合OBE理念的核心要求,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充分肯定:
1.教学设计贴合学情。精准把握大三学生学情特点,以 理论融合案例为核心搭建教学体系。通过外币、汇率、外币账户、汇兑损益的递进讲解,让学生清晰掌握核心概念。借助特斯拉案例演算、课堂测一测等环节,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汇兑差额计算与会计处理。通过人民币国际地位、合规经营等内容,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家国认知,三维目标落地扎实。
2.案例教学贯穿全程。以特斯拉汇率波动案例为线索,实现“一案到底”。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
3.互动形式丰富。采用提问、小组讨论、智慧树平台测试的多元互动模式。打破传统会计课的单向灌输,实现学生从被动听到主动探的转变。
4.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强调财报需折算为人民币的合规要求,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感知中国金融市场稳定与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
------潍坊科技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周衍庆、付晓玫、董红丽、刘卉

柴福云,硕士研究生,经济管理学院专任教师,助教。主讲课程《招聘与录用》、《绩效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从教以来,主持、参与市厅级课题2项;参与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1项;指导学生竞赛获国家级奖励1项。

2025年10月11日第三节,柴福云老师在E12-502教室为2023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学生讲述《招聘与录用》课程,本节课的主题为:人力资源的获取方式及选择——校园招聘。督导组专家对柴福云老师的授课进行了细致评析和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柴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教学环节齐全,充分体现了OBE教学理念,在教师教态、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等方面亮点突出,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1.教师基本素质高。柴老师教态自然大方,亲切从容;语言清晰,语速适中,声音抑扬顿挫,富有变化,能有效掌控课堂节奏;精神饱满,富有感染力;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轻松活跃。
2.教学方法形式多样。运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既能引出教学知识点,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发言的形式,能引导学生紧跟课堂节奏,积极融入课程引发的思考,提高学习高度;小组讨论,能很好的引发学生对校园招聘中不同主体的意义有何不同之处;运用启发式的引导,能引导学生以自身的角度探索对问题不同的见解,从而锻炼其发散思维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
3.课程案例丰富。以本校招聘案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入华为校园招聘的相关流程内容,佐以生活中常见的求职案例,能很好的讲课程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4.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在教学设计中课程思政贯穿全课程,柴老师对思政元素的挖掘深刻、精准,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的统一,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职业热情,育人效果显著。
柴老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设计规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基本功扎实。但建议在教学过程设置可检验的学习目标,加强板书的设计。
------潍坊科技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周衍庆、付晓玫、董红丽、刘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