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督导表扬第十期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4-08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推动教学创新,打造高效课堂,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决定对日常教学督导中发现的风格突出、理念先进、效果优秀的教师或教学活动进行公开表扬。希望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用心设计教学过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共同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表扬名单

张新欣,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副教授

崔丽丽,数理教学中心教师,副教授

徐陈,文学院教师,传播学硕士

王丽娟,艺术学院教师副教授

张德珍,贾思勰农学院教师教授

    张丹,数理教学中心教师讲师


张新欣,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硕士,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主要讲授《儿童文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获省优质课二等奖、学院优质课一等奖。获寿光市教学能手,学院优秀教师、优秀导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双十佳教师称号。主持课题16项,主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认定为潍坊市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

2025年3月17日上午第三节,张新欣老师在E05-309教室为2024级学前教育专业7班的学生讲授《儿童文学》课程,本节课的主题是“儿歌与幼儿诗”。

督导团成员对张新欣老师的授课进行了细致的评析,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张老师在课堂上展现出了善于启发且富有激情的教学风格,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张老师的授课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立足专业性与时代性,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张教师授课时,精神饱满,善于启发,关注学生,亲和力强,结合热点以《哪吒2》打油诗激趣并引导赏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彩新颖。课程体现了以“经典传承”与“现代创新”为主线,整合多元教学资源,建立的多媒体素材库,涵盖儿歌动画、儿童诗、名家朗诵视频等,为课堂互动与课后拓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课程思政融入自然,润物无声,传递文化自信与育人价值。张教师巧妙挖掘儿歌与幼儿诗中的思政元素,诗歌案例择取典型,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命题,案例或巧妙地融入传统文化,或歌颂祖国歌颂母爱,在鉴赏中厚植亲情和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理念传递给学生。

三是组织教学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课堂教学采用“学生分享-理论讲解-鉴赏比较”三阶模式。通过儿歌接龙,引导学生从节奏、押韵、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维度分析作品,深刻理解儿歌的艺术特征。根据课前任务的布置,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学生在诗歌的听赏念唱中,加以教师的理论讲解,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儿歌,并通过对作品的比较鉴赏,准确辨析诗歌类型。

       四是教学方法多样,多元互动与信息化赋能,提升课堂实效。张老师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采用经典案例、教师示范、小组讨论、配乐朗诵、线上平台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补充的儿歌律动和手指游戏,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潍坊科技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孟爱英、周衍庆、王兆福、程春艳


       崔丽丽,中共党员,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育硕士,数理教学中心教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与应用数学。主要承担《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出版专著一部,独立发表专业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并获奖,主持横向课题两项,授权实用新型课题三项。多次受到寿光市人民政府嘉奖,先后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数学竞赛指导教师一等奖,寿光市数学学科教学能手、寿光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2025年3月13日第二节课,崔丽丽老师为贾思勰农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2班同学讲授《高等数学》这门课程,这节课的主题是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学校理工2组督导团进行了听评课活动,督导团认为崔老师的授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教师提前候课,组织教学严谨。教学基本功扎实,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融合信息化智慧教学工具,打造出“有深度、有温度、有效度”的高阶课堂。教师通过情感投入立德树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OBE理念贯彻扎实,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知识-能力-思政目标有机统一通过专业案例,将定积分理论与食品行业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能力目标。分层教学与动态反馈,有效覆盖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3.课程思政自然渗透,专业育人成效显著案例思政创新性强以案例警示数学严谨性,将工匠精神、社会责任等价值观无痕融入教学。可持续发展理念拓展凸显数学在“减少资源浪费、守护食品安全”中的社会价值,契合国家立德树人要求。

4.互动式教学激活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采用“问题导入—小组探究—反思总结”的链式教学法,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堂活跃度

5.课堂管理成功有效,面向全体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引导式教学良好,课堂设计首尾呼应,教学环节完整齐全。

本节课以OBE理念为核心,创新融合专业场景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科学、课堂节奏流畅、育人成效显著,是一堂具有示范价值的高等数学金课。建议推广其“数学+专业+思政”三元融合模式,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潍坊科技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马军、张金宝、范亚萍、迟文娟


徐陈,助教,文学院教师,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从事媒介记忆、对外传播等研究,主讲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潍坊名胜古迹宣传报道》《新闻采访与写作》《数据新闻》等。

3月13日上午1-2节,文学院教学楼E06-209教室,是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班44名同学上课的教室,徐陈老师正在为学生们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内容。

徐老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从课程开场到结束,都全身心投入教学。在讲解过程中,眼神专注地与学生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面对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都给予积极回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继续参与互动的热情,展现出对学生充分的尊重与耐心,营造出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

1.串联式构建知识体系。采用串联式讲授方式,将采访提纲的各个知识点如采访目的、对象确定、问题设计、提问顺序等,巧妙地串联起来。从基础概念到实际案例分析,每个环节紧密相连,学生能够顺着老师的思路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对采访提纲的理解更加系统深入。

2.首尾呼应强化主题。课程开头通过引人入胜的新闻采访实例抛出采访提纲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兴趣。结尾又回到开头的案例,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对其进行重新剖析和完善,首尾呼应的设计让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强化了对采访提纲这一核心主题的认知。

3.大量提问激发思考。课堂上大量运用提问互动的方式,提问形式多样,有启发式提问,如 “在确定这个采访对象时,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采访对象选择的依据;还有追问形式,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时,通过进一步追问,让学生深入挖掘知识。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时刻保持专注。

4.互动中引导探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徐老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析,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探究知识的本质。例如在讨论采访问题设计的合理性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不同观点碰撞,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不足之处

1.课程亮点突出,若在几处优化,效果更佳。讲课语调较平稳,区分重点时变化不明显,易致学生注意力分散,适当起伏会更好。

2.课程思政融入上,结合时事热点挖掘思政元素有提升空间,像两会热点与新闻采访关联紧密,融入教学可丰富内容、渗透思政。

      3.课堂互动提问多涉基础知识与案例表象,对学生深度探究高阶思维锻炼不足,后续可提更具启发性问题,提升互动质量。

------潍坊科技学院教学督导专家张治富丁爱玉、游海英、董红丽、刘卉 


王丽娟,艺术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承担《构成原理》、《创意思维设计》、《山东手造》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19年—2022年连续四年在潍坊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2021年获潍坊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8年辅导学生参加山东省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获二等奖,2019、2021、2023年指导学生参加第五届、第九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银奖三次,2024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山东省创业计划竞赛获银奖。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主持市厅级课题5项,参与多项。先后荣获潍坊科技学院巾帼明星、五一劳动奖章、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25年3月20日上午第二节,督导组对王丽娟老师的课程进行了线下听评课。王丽娟老师讲授课程是《创意设计思维》,授课主题为《创意设计之法》。

督导团成员们对王丽娟老师的授课进行了细致的听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现出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且富有激情的教学风格,以其全面的教学素质与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王老师的授课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整节课设计构思巧妙,课件制作醒目大方。整堂课较好的体现了“两性一度”。

教学设计与时俱进,准备充分,将历史、地理、时政、影视等内容引入课堂,引人入胜。

教态大方自信,语言诙谐幽默,精神饱满。

教学基本功扎实,各教学环节衔接有序,能够轻松驾驭课堂,教学全过程紧凑、有序、高效。

案例选取典型,案例深入生活,源于生活,自始至终贯穿思政教育。

课前讨论---课上展示讨论成果---老师进行点评,本教学环节是亮点。用学生作业展示进行课程导入,导入项目凸显了社会价值。

教师知识储备量大,视野开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复杂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学生听课认真配合好。

师生互动好,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潍坊科技学院教学督导专家张治富丁爱玉、游海英、董红丽、刘卉


张德珍,博士,教授,贾思勰农学院教师,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寿光市教学能手,潍坊科技学院优秀党员。主讲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实验》等,现主要从事植物真菌病害发病机理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SCI等中外文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和科研思维的培养,指导学生申请科研项目和参加各类实验技能大赛,完成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1项,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学大赛一等奖1项,山东省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2025年3月28日第二节课,张德珍老师为贾思勰农学院2024级植物保护专业1、2班讲授《微生物学》课程,授课主题为: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课后,督导团成员与张老师行了认真的交流,同时进行了评课。张老师讲课的特点如下:

张老师展现出成熟教师的教学风范,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课程设计体现"产-学-研"融合思维,教学实施良好,尤其在专业前沿融合与本土案例转化方面具有示范性。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案例丰富,且与专业契合度高。教学过程中融入了科学发展前沿成果,拓展教材外的知识。同时结合寿光实际生产案例,有效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及专业责任感。

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教学形式,通过案例分析、提问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有效地把握学生学习进度情况,学生回答给予认真的评价,而非简单的肯定与否定。

       课堂管理有效。学生学习认真,专心听课,配合教师的讲课,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度较好。

------潍坊科技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马军、张金宝、迟文娟


张丹,数理教学中心教师,讲师。自2020年入职以来,主要从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科研工作,发表SCI 2区文章1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山东省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先后荣获潍坊科技学院“教坛新秀”、山东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

202541日第二节,张丹老师在E03-405教室为建筑工程学院2024级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3班讲授《高等数学》课程,本节课的主题为: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督导专家认为,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展现了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好。以下特点值得充分肯定和表扬:

一、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思路条理清晰,讲练结合。

二、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表达清晰、流畅、语速适中、具有启发性,精神饱满,富有感染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线上线下相融合。

三、教学目标明确,层次分明,逻辑性强,重点突出,难点有效分解,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法灵活多样,案例导入,授课中体现“课程思政”,应用案例讲解理论知识回扣导入,实现前后呼应。

五、准备充分,教学计划执行严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密切关注,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总之,通过这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很好的掌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张丹老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还是教学效果方面都表现出色。


------潍坊科技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马万顺、冯艳萍、彭彬、李云云

已是首篇
地址:山东省寿光市金光街1299号
邮编:262700
电话:0536-5101992